为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学习体验,增进同学们对中西文化的了解,2015年暑期来华留学项目开设了“对话名师”系列讲座,邀请到各来华留学项目领队教师及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知名教师,为广大中外同学开设七场有关中国历史文化、语言学习方法及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英文讲座。2015年6月24日下午,“对话名师”系列讲座举行了第一场讲座,由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刘晓雨副教授为中外学生们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之作,并简要介绍了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知识。
首先,刘晓雨老师讲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从原始时期带有装饰画的陶盆开始讲起,她阐述了每个时代绘画的主要内容和风格,以及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原因。古代绘画在汉代趋于成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充满了创意和活力,到隋唐时期达到一个辉煌的顶峰,绘画内容涵盖了普遍的生活场景。五代时期的勾勒法和没骨法在后来逐渐发展为工笔和写意两种中国画基本技法, 而宋代的绘画艺术形成了新的繁荣期,风俗画和文人画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在讲述过程中,刘晓雨老师穿插着一些古代趣闻和经典之作的背景故事,加深了同学们对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理解。
随后,她总结了在古代绘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改变,并梳理了主要的几点原因。例如,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认为“美在心中”,人们更多的是去表达自己的精神。最后,她简要叙述了欣赏古代绘画的方法:了解中国古典哲学、博览各家并且要结合绘画的时代背景和绘画者的生平经历。
刘老师讲述之后,同学们对于中国古代绘画又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疑惑,与老师共同讨论并最终得到了答案。讲座结束后,大家一同欣赏了刘老师带来的长余5米的《清明上河图》复制品画卷,对画中体现的宋代民俗风情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接下来,还有六场精彩讲座,欢迎同学们积极参加。
附: 讲座安排表
文图/袁雅婷
背景链接:刘晓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原视听说教研室主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和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员。1986-1991年在北京语言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习并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在北京大学获现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擅长听、说教学,英语熟练。1991年任教至今,在北大和香港、英国、荷兰教授多种汉语基础课、选修课、特殊项目课、文化讲座。主要研究领域是为对外汉语听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