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

中文版 English 如何到达 友情链接
首 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
EVENTS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市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中心

留学生办公室 100871

电话:

86-10-62751230(学位及进修)

86-10-62757362(短期)

86-10-62752611(预科)

传真:

86-10-62751233(学位及进修)

86-10-62759754(短期)

86-10-62751233(预科)

E-mail:

学位及进修项目 study@pku.edu.cn

短期项目 shortterm@pku.edu.cn

预科项目 pre-uni@pku.edu.cn

学习优秀奖获奖者专访(一)——黄丽玲:我与燕园二三事

发布日期:2014-01-10 18:19:40

        冬日的午后,阳光温软而明媚。最美时光咖啡厅里,丽玲穿着宽松的藏青色毛衣,静静地靠在窗边,同这个美丽的冬日一样温柔而静美。当记者走近时,丽玲灿烂的笑脸像一朵绽放的雏菊,不算耀眼却清新动人。她起身相迎时举手投足间都体现出良好的教养,让人即使不了解她的优秀与勤奋,也会不知不觉地被她的优秀素质打动。在这种温馨的氛围中,丽玲开始缓缓讲述自己与北大的故事。

关于学业:多元思维,异彩纷呈       
 
        在刚刚过去的2012至2013学年里,中文系共有4位留学生获得了由校方颁发的优秀学习奖,丽玲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作为一个成绩如此优异的外国学生,她是不是那种中规中矩的传统好学生呢?丽玲笑着摇摇头,向记者讲起了她进入北大后的学习感受。
        也许因为丽玲来自新加坡吧,国家的多元文化背景使丽玲形成了多元化的视角和思维。丽玲高中时期是一名“理科僧”,主修数学、物理、化学和中国通识。大学时期却选择学习中国语言文学这种底蕴深厚的经典人文学科。在许多人看来,这种选择绝对是“避长扬短”,但丽玲却认为这是丰富自己人文素养的绝佳机会。她并不在意自己同众多文科生竞争会不会落后,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科本身的特点。另外,丽玲在大学期间还修了国际关系的双学位,以便学到更多跨学科的知识。在她看来中文系重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国际关系则注重当下全球的重大事件,两者差异明显但又有共通之处,是相辅相成的,能够让她结合较多领域的知识形成高屋建瓴的全局观念,从而对事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把握。由此可见,丽玲始终在追求突破学科的限制追求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多元的思维,这种特质使她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优秀学生显得与众不同。
       在中文系的三个专业中,丽玲最喜欢的当属文学。她喜欢鲁迅的冷峻犀利,也喜欢沈从文的清新脱俗;她喜欢李商隐的含蓄华美,也喜欢苏轼的豁达放旷,总之,她喜爱的文学作品是多样化的,不拘是“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超尘之风,还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之风,亦或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缠绵之风,都深得丽玲的喜爱。她告诉记者:“我觉得现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喜欢‘强说愁’,但其实回过头来看看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字,当中都记载了他们相同的经历,以及他们对这种人生命运、问题的思考。我觉得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值得我细细花时间去品味,这也是我当初选择修读中文的原因之一。而我也希望毕业之后能在工作以及非正式场合把中华文学介绍给更多新加坡学生。”
       我眼中的丽玲就是这么一个不被常人的评价所拘束,敢想敢为,勇敢地追求自己多元化学术梦想的女孩,她的开阔思路和渊博学识给记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关于实践:兴趣是最好的指南针       
 
       翻开丽玲的简历,她从中学到现在参加过的社团和实习活动令人眼花缭乱。刚刚进入大一时,丽玲加入了中文系辩论队,虽然只待了一年,但她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另外她大一时还参加了志愿者部,为北京周边地区学校的学生教授中文和英语。到了大二,丽玲又加入了中文系留学生部,凭借着自己的踏实勤奋和独到见解,在大三时成为了该部门新任“掌门”。
       除了这些丰富的社团和学生会活动,丽玲还十分重视参与社会实践。从中学至今,她利用寒暑假时间参与了5个实习项目,具体来讲,丽玲高中毕业后参加了新加坡教育部的实习,在红山中学支教3个月;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做实习记者,长达3个月;大一时参与了新加坡学生联合会举办的暑期实习活动;大一暑假在必益教育有限公司从事出国教育咨询工作;大二下的暑假在颜永成中学担任实习教师,教初中三年级差生写作并与北大中文系其他留学生一起去河南进行了暑期实践。不仅如此,丽玲还极具国际眼光,她曾经参加过2012年哈佛亚洲研讨会HPAIR (Harvard Project for Asian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以及PAL 中日友好计划,2013年日本会议等,在国际交流中磨砺思维锻炼才干,不断成长为沉稳成熟的优秀人才。
       在众多的实践活动中,丽玲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当属在中文系留学生部任职以及大二下开赴河南的暑期实践。丽玲兴致勃勃地对记者提到了自己大二期间参加的中文系国际文化节活动,“虽然忙前忙后的很辛苦,但是能够有机会穿上代表自己国家文化的传统印度服饰,还能和其他留学生朋友们一起准备各国小吃,实在是太开心了!”谈到这里,丽玲显然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顿了一顿又接着说道“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办事能力,还交到了一群关系很铁的留学生朋友。我想这段日子会成为我在北大最难忘的时光,也会是我离开燕园时最难割舍的记忆吧!”此外,与各国留学生们一起参加暑期实践也让丽玲受益匪浅。“因为平时大家都各有各的生活圈子,碰面的机会很少,这次实践让我们有了朝夕相处的机会,很好地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次实践活动,丽玲一行人参观了洛阳和安阳,古都的魅力和历史的余韵让他们深深叹服。这次活动,不仅让丽玲对历史有了更切实的体验,同时还与系里的同学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谓一举多得。
       当记者问及丽玲参与过这么多实践活动之后的心得体会时,她沉思片刻,认真地说:“我觉得参加社团也好,实践也好,兴趣是最关键的。如果没有兴趣,只是从很功利的角度出发,最后可能不会得到很理想的结果。另外,参与社会实习不必把眼光盯着那些‘世界500强’之类的高端企业,即使是很小的公司,只要你认真对待工作也会有很多收获。再比如说中文系的学生工作并不能带来什么实际的资历证明,但是在这个活动中可以交到很多倾心相对的好朋友,可以在活动中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兴趣点,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丽玲如是说,也如是做。记者与她同在中文系学生会工作,亲眼目睹了丽玲在办活动时的投入与负责,也见证了她的激动与喜悦。正是这种一切从兴趣出发,不功利、不短视的特点让丽玲取得了如此丰硕的实践成果,也让她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了这座美丽的园子之中。
 
关于梦想:将传播中华文化进行到底
 
       两年半之前,丽玲带着对燕园的憧憬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毅然决定来到北大念书。其实,在读中学期间,她就参加了新加坡政府组织的游学项目,曾多次来过中国。谈起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丽玲简直如数家珍。“当时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但都是走马观花,对中国的印象也比较模糊比较概念化。后来随着我对中国了解的加深,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国家,也更加确信来这里念书的选择。”于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丽玲只身一人踏上了北上求学的道路。
       转眼间,丽玲已在燕园中度过了两年半的美好时光,那么关于未来她又有什么打算呢?丽玲说:“毕业以后,我可能会去申请国外的研究所。然后打算回到新加坡,从事教育行业,继续传播中国文化。”听到这里,记者十分好奇在接受了这么优质的教育后再回国教中学难道不会觉得有些屈才吗?丽玲保持着招牌式的微笑说:“很多人之前都问过我这个问题,但我觉得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无所谓屈不屈才。毕竟学以致用是最大的快乐嘛!”
        谈话至此,记者越来越为这位新加坡女生的宁静和聪慧所打动。她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规划,不追赶不盲从,永远踏着内心的节奏追求着属于自己的远方。丽玲并不像北大校园里大部分优秀的中国学生那样,为绩点为就业而拼搏。她也有自己的憧憬,却不会牺牲自己的兴趣去点亮别人眼中的风景。在她看来,成功就是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幸福就是脚踏实地为兴趣而工作。丽玲给人的感觉像极了一杯清茶,不浓烈不刺激,淡泊宁静余韵悠长,有一种悠远空灵的智慧。在剩下的一年半里,祝愿丽玲能够再接再厉更创佳绩;在漫长的人生中,祝愿她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充实而开心地度过每一天;更重要的是,希望她能永远保持这份淡定与从容,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随性而往且听风吟,收获更多别样的风景,也收获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
 
背景链接:黄丽玲,新加坡人,北京大学中文系2011级本科生。曾获得2012-2013学年 北大“学习优秀奖”、2012-2013学年 “三好学生”奖、2012-2013学年“北大奖学金”、 中国政府奖学金(全奖)以及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大学期间,先后参加了中文系辩论队、志愿者部和留学生部,现任留学生部部长。多次参加社会实习,如新加坡《联合早报》实习记者、必益公司留学教育咨询顾问、红山中学及颜永成中学的实习教师等。2012年参加哈佛亚洲研讨会,2013年参与PAL 中日友好计划并参加了2013年日本会议。

上一条:学习优秀奖获奖者专访(二)——吴俊忆:做一个有梦想的“学霸” 下一条:法学院本科留学生座谈会顺利举行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