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留学生校友联络办公室

En   |   中文

格拉纳达大学孔院院长雷林克校友的中文情缘

11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西班牙王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在西班牙《阿贝赛报》发表了题为《阔步迈进新时代,携手共创新辉煌》的署名文章。

文中提到,今年是中国与西班牙建交的45周年。多年来,两国在语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发展。在费利佩国王担任王储期间,曾大力推动塞万提斯学院落户北京。今年,西班牙语正式列入中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越来越多的西班牙青年在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学习汉语,体验中华文化。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西班牙语学习者,而西班牙的汉语学习者和汉学家们也在致力于传播中国的语言文化之美,雷林克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当天,新华社也发表了题为《痴爱中文40年——记西班牙汉学家雷林克》的通讯。


说起阿莉西亚·雷林克与中国的渊源,实在是太深了,作为一名西班牙汉学家,她几乎一生都与中文为伴。

在她还是个初中生时,曾听一位任课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的中国之旅,不同的风土与国情、瑰丽的风景与文化,使这个西班牙女孩心生向往。

于是,1976年,雷林克开始自己寻找汉语学习班,迈出了通向中文世界的第一步。“我听说汉语很难的第一反应是,一定要更加努力才行!”雷林克说,“第一节课,我就爱上了这门语言——汉语真的太美了。”

在那个年代,国外学习汉语的人还很少,周围没有人理解她的热忱,就连中国老师都觉得她可能无法克服这道语言的难关。而雷林克始终没有放弃,在大学期间,她虽然主修法律,花在中文上的时间却比专业课还多。由于当时西班牙中文教学资源有限,1983年,雷林克毅然前往法国巴黎深造,主攻中国学。1985年,她获得了北京大学奖学金,并用自己积攒的打工钱买了一张飞往北京的机票。

这个夏天,雷林克第一次踏上了这片牵念已久的中国大地,并由此开启了在北京大学长达四年之久的学习生活。

“我刚到北京时,住宿暂时没协调好,我和一家中国人住在一起。对我来说,北京的感觉就是家。”雷林克回忆起自己在北京的岁月,依然十分动情,“去之前,亲友说我肯定适应不了;结果正相反,北京简直是‘天堂’,所有人都很照顾我。”

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的赵振江教授,经常在空闲时带她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漫步在曲折的里巷胡同中时,雷林克感觉自己与中国血肉相连。那时,到中国来的西方人还不多,在紫禁城高大的红墙下,雷林克自由地徜徉,探寻古老城市的历史记忆;在北大的课堂上、图书馆里,雷林克如饥似渴地学习,阅览浩如烟海的典籍。

这四年的浸润,使雷林克获得了更深的汉语造诣,也使她更加深沉地爱上了中国文化。

回到西班牙后,雷林克在格拉纳达大学任教,开启了西班牙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格拉纳达大学也通过和北京大学合作,逐渐成为西班牙汉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只要谈起中国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学,雷林克就会兴奋不已,滔滔不绝。她最爱的中国诗人是杜甫,最欣赏的剧作家是汤显祖,她在课堂上讲解“四书五经”和《楚辞》, 带领学生触摸中国文学的浩瀚,也将自己的理解和热爱注入其中。

谦逊平和、毫不张扬的她,多年来笔耕不辍,翻译了许多经典的中文著作,比如《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赵氏孤儿》《文心雕龙》等。雷林克常收到出版社的翻译邀请,虽然她的译著不算多,但每一部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且都是首次以西班牙语出版,需要译者以高超水平和持久耐心去打磨。

雷林克回忆:“翻译《金瓶梅》时,我每天晚上12点睡,早上6点起,这样工作了整整6年。就连和朋友们见面时,脑子里想的还是:这个词应该怎么翻?”每次翻译作品前,她也会阅读大量跟作品有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文献。

在不断的锤炼打磨中,雷林克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也不断地升华。在2017年8月,雷林克被中国政府授予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雷林克身为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的现任外方院长,除了翻译和教学外,还致力于西班牙的中文教学推广工作。这些年来,雷林克对孔子学院的发展投入了满腔热情,付出了巨大心力。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吕文娜也对雷林克的贡献表示钦佩。

雷林克几乎一年要来中国好几次。她是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也在时代变化中不断感受到古老文明的蓬勃活力。她说:“西班牙应该更加重视中国。今天的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跑到了欧洲前面。我一直告诫我的学生,要认真学习中国历史,因为中国的今天和明天,很多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

不忘初心、痴爱中文的雷林克,对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充满期待,也由衷地希望孔子学院能够取得更好的、更加长足的发展!


转载自“北大汉推办”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