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

中文版 English 如何到达 友情链接
首 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
EVENTS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市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中心

留学生办公室 100871

电话:

86-10-62751230(学位及进修)

86-10-62757362(短期)

86-10-62752611(预科)

传真:

86-10-62751233(学位及进修)

86-10-62759754(短期)

86-10-62751233(预科)

E-mail:

学位及进修项目 study@pku.edu.cn

短期项目 shortterm@pku.edu.cn

预科项目 pre-uni@pku.edu.cn

【优秀留学生毕业生专题五】十三载岁月埋首燕园,学成惜别难舍北大情——记中文系韩国留学生朴希亘博士

发布日期:2014-07-07 19:55:45

人物简介:朴希亘,女,韩国人,1982年生,2014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2001年来到中国,在北京大学汉语中心学习汉语;2002年-2006年就读于北大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2009年就读于北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师从高远东老师,获硕士学位;2009-2014年就读于北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师从商金林老师,获博士学位。从硕士时期开始关注老舍的文学作品,硕士论文题目为《旗人•北京人•中国人——老舍创作中的身份意识研究》,博士论文题目为《〈四世同堂〉改编研究》。在北大攻读学位的13年间一直享受中国政府发放的全额奖学金。毕业后将回韩国从事讲学、文学批评和翻译等工作。
人物寄语:我的第二个家乡不是北京,而是北大。我在北大度过了在我的人生中最美丽的时光,而且得到了很多东西。在这十三年的时间中,我跟北大一起成长起来了。北大是我的永远的母校,我是永远的北大校友。我以在北大的经验和学习为基础,此后会为了加深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而尽力。
 
结缘北大:为文学梦来到中国
 
        和大多数妆容精致、穿着时尚的韩国女生不同,一头简单的直发,一袭简洁的白裙,再加上一抹温柔甚至略带羞涩的微笑,构成了我对朴希亘这位韩国师姐的第一印象。随着交谈的深入,我越发感受到了她那种淡然、朴素、文艺却毫不矫情的美,感受到了她对文学的那份热爱与执着,也了解到了她因文学梦而与中国结缘的故事。
        朴希亘出生在一个标准的书香门第之家:父母都有文学博士学位,母亲是诗人,专业是韩国现代文学,还曾作为韩国诗人代表来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父亲是汉学家,专业是韩国古典文学,为女儿取名时就从专业的角度充分考虑了“亘”(读宣)字的意蕴。在家庭的熏陶下,朴希亘从小就对文学很感兴趣,尤其喜欢读小说。关于文学创作,她也有着自己的理想,希望能创作出“令人难忘的作品”。
        为了实现文学梦,也为了向父母亲看齐,朴希亘很小就想考入韩国大学的国文系(即韩文系,相当于中国大学的中文系)。有趣的是,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的父母则一直劝说她来中国念大学。朴希亘对中国文化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颇感兴趣,高中时她就曾读过老舍《月牙儿》的韩文版,并为之深深感动。可要说到一个人远离祖国和亲人到中国去留学,年轻的朴希亘还真有点犹豫。
        最终让朴希亘下定决心来中国的,还是朴妈妈的一句话。原来,朴妈妈根据自己在韩国文坛工作多年的经验,告诉朴希亘说,在见过很多作家或诗人后,她明显感觉到,与那些只学过韩国文学的人相比,那些学过外国文学的人所创作的作品质量更高。就这样,高中毕业后,朴希亘在韩国学了一段时间的汉语,就只身来到了中国,开始了她漫长而愉快的留学生涯。
 
初来乍到:克服汉语第一关
 
        也许是缘分使然,朴希亘很快就适应了中国的生活。比如,有些留学生不太喜欢中国的饭菜,觉得过腻且过咸,而朴希亘却能吃得习惯。又比如,有些留学生会因为勺园的宿舍条件不够好而到校外租房,而朴希亘却并未感到不适,而且在同一间小小的宿舍里一住就是九年,直到后来搬进中关新园。
        可初到中国的朴希亘也并非事事顺遂。作为一个想报考中文系、研究中国文学的学生,在正式踏上漫漫学术路之前,她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学好汉语。虽说中韩两国在文化上本是同源,可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中文和韩文却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在语法上有很大差别。而且,韩文是表音文字,并不需要记很多单词的拼写,而汉语是表意文字,有大量的汉字需要记忆。
        学语法、记汉字,是很多韩国留学生学中文时最大的两个难题,偶尔也会有一些人因此而放弃留学,打道回府。朴希亘坚持了下来。在北大学了一年汉语后,她成功地考入了北大中文系,并且在硕士和博士阶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专业中为数不多的留学生之一。谈起学中文的窍门,她想了又想,还是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是认真地说:“花时间、下功夫是最重要的。”
        然而,朴希亘的时间和功夫可不仅仅花在学汉语这一件事上。尽管她也很喜欢汉语,可汉语于她而言更像是一个工具、一把钥匙,学好汉语的最大意义,在于帮她打开中国文学这扇大门,从而通向更广阔的文学世界和学术天地。
        在北大数量众多的韩国留学生里,本科毕业后继续留在北大攻读硕士学位的人并不多,能坚持做学术、读完博士学位的人就更少。毕竟,北大的本科教育重基础、宽口径,毕业生的出路非常多元化,选择做学术的人不再是大多数。而朴希亘却一直抱定自己当年来中国求学的初心,坚定地走在文学研究的学术道路上,成为了2001级中文系韩国留学生中“硕果仅存”的两位博士之一。
 
扎根燕园:专心学术十三年
        
        十三年过去了,当初20岁的高中毕业生,今日已经成为学富五车的博士。少有人知道,这条看似顺风顺水、令人羡慕的学术之路,朴希亘作为一个韩国留学生,走得并不容易。
        2006年,本科毕业的朴希亘决定考取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当时的留学生考研考试和现在不同,虽然也不用考政治和英语,但是在专业上要参加和中国学生完全一样的笔试。尽管已经在中国学了五年的汉语,可要参加和中国学生完全一样的专业课笔试,对一个韩国留学生而言还是不易,朴希亘现在回想起来还连连摇头道:“真的特别难。”
        朴希亘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老舍。她的硕士论文研究了老舍作品中旗人、北京人、中国人这三种不同的身份意识,需要阅读大量的老舍作品。多达19卷本、长达近千万字的阅读量,对中国学生而言也不是个小数目。朴希亘每天在图书馆坐上12个小时,硬是把整套书读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论文得到了中文系著名老师孔庆东先生的大力肯定——孔老师在其博客中曾经不吝赞扬道:“朴希亘的论文写得很不错。”
        她的博士论文也非常有意思,对比了《四世同堂》这部作品的不同改编版本。可题目虽然有趣,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要找到北京曲剧(建国后诞生的一个新兴剧种)这一改编版本的剧本就非常困难。其次,要把长达30多集的电视连续剧一点点看完并作出分析,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困难的是,最近的两个改编版本因为是近几年刚刚出现,之前几乎没人研究过,朴希亘作为第一个研究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在紧张的学术生活之余,朴希亘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理想。她自己一直坚持进行小说创作,尝试过很多不同的主题,只是暂时还没有拿出来发表。同时,他也做过一些文学翻译工作,在中韩两国的杂志上都发表过文学译稿。
 
回首青春:最难忘是师恩
 
        回首自己十三年的燕园岁月,朴希亘最难忘也最感恩的,还是自己一路走来遇到的恩师们。
        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金舒年老师,曾在朴希亘考上北大中文系之前教她学了一年的汉语。朴希亘至今都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在刚学汉语时就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她说,金老师不仅讲学特别好,为人也很热情,对留学生非常关心,直到现在她都很喜欢也很感激金老师。
        而分别指导朴希亘完成本科、硕士、博士这三篇论文的孔庆东老师、高远东老师、商金林老师,也都让她感恩至今。其中,最令她难忘的就是博士生导师商金林老先生。商老先生已经退休好几年了,今年毕业的朴希亘是他的关门弟子。可商老并没有因退休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每逢有弟子参与开题、中期报告、预答辩等活动,他都要提前把所有学生叫到家里,一起讨论那个弟子的论文,帮他进行修改。
        “商老师人特别好,特别热情,对我帮助非常大。”《四世同堂》有一个重要的改编版本是北京曲剧,可是这一剧种比较小众,相关资料很难找。正在朴希亘着急时,商老师为他带来了好消息,原来《四世同堂》北京曲剧版的编剧王新纪先生,正是商老师的大学同班同学!有商老师帮忙,很快就把剧本、演出光盘都找齐了,朴希亘的研究才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更让朴希亘感动的一点是,为了给她提供指导,商老先生和她一样,把长达几十小时的电视剧看完了,有针对性地为她提供了很多的启发。
        像商老师这样让朴希亘感念的恩师还有很多,也许正因如此,她才对北大、对中文系有着很强的归属感,“我就觉得,我永远都是中文系的学生。”因为专心学习,朴希亘并未参加太多的课余活动。当我们聊起最难忘的一次集体活动时,她提起了中文系的百年系庆,“印象很深刻,那天收到了一本系友名录,记载了所有入学学生的名字,我找到了三个我的名字,当时觉得特别满足、开心。”
        在旁人眼中,为了学术和文学,朴希亘也许牺牲了很多:面对很多北大留学生热衷参与的国际文化节,面对北大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社团生活,面对很多人向往的出国交换机会,她都选择默默旁观,十三年如一日坚守于自己的书桌旁。
        一心向学的她并不把这些看作损失。在她眼中,北大已给了她太多——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舒适的环境,老师们精彩的课堂和课下的点拨,世界知名作家的演讲和研讨……“北大中文系是世界第一,任何一个大学的中文系都比不上它,”朴希亘自豪地说。
        当我问她是否有什么小小的遗憾时,她想了想,不好意思地笑道:“觉得自己还可以更用功吧!对了,09年的时候,中文系办了一个很重要的系列讲座,而我忙着写硕士论文没能去听,也有一点遗憾。”
        说也奇怪,十三年的匆匆岁月,似乎并未在她脸上留下任何痕迹,如今三十多岁的她看起来还像二十出头一般。也许,这就是专注的魅力,这就是一个真正北大学人的风范。
 

上一条:【优秀留学生毕业生专题六】“爱科研,爱生活,爱中国”记法学院德国留学生刘泽思博士 下一条:【优秀留学生毕业生专题四】燕园,梦实现的地方:记生命科学学院尼日利亚籍留学生阿娜莎博士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