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

中文版 English 如何到达 友情链接
首 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
EVENTS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市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中心

留学生办公室 100871

电话:

86-10-62751230(学位及进修)

86-10-62757362(短期)

86-10-62752611(预科)

传真:

86-10-62751233(学位及进修)

86-10-62759754(短期)

86-10-62751233(预科)

E-mail:

学位及进修项目 study@pku.edu.cn

短期项目 shortterm@pku.edu.cn

预科项目 pre-uni@pku.edu.cn

【优秀留学生毕业生专题七】从小岛到大陆:记新加坡留学生毕业生林衍竣

发布日期:2014-07-07 20:27:25

 
        百年讲堂广场上、未名湖边博雅塔下、图书馆前、教室楼里,一顶顶在艳阳下飞舞的方帽、一袭袭在风中俊逸的学位服、一张张在闪光灯中灿烂的笑颜。还有一间间逐渐被清空的宿舍里,那一箱箱被打包成行李的回忆和光阴。
        夏日未央,毕业季却已至。
        大学的光阴,如同一个万花筒。有的人探见了缤纷的青春;有的人凝视着琳琅的知识;有的人望到了迷离的未来。从南洋小岛国新加坡来到北京大学留学的林衍竣,则在这万花筒中观察到了在复杂的社会中的思考维度和为人处事。这是一种收获、一种体会、一种成长。
从简单到复杂
         起在中国留学四年的感受,林衍竣频频提及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复杂。然而在复杂之中,他又觉得一方面是越学越不懂,另一方面则是越学越清楚——清楚自己不懂什么东西。而在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自身的局限性的同时,他也渐渐意识到不能用单一的方式或角度来看待问题。

        在平常生活中,林衍竣也观察到了这种复杂性。比如,他曾听过一位老师对学生们说:“考试不要作弊,如果分数上有困难,可以来找我。”最初,他对这句话非常困惑,并前去问这位老师,如果这么做,不是会让学生不严谨吗?老师解释说,这不是一个严谨不严谨,或公平不公平的问题。如果为了一分而失去了很多机会,反而是一种不公平、反而是一种不好的效果。
        在经过思考过后,林衍竣认为公平并不是在所有社会中都是那么重要的,或者说公平的概念是复杂的。究竟该用一分来维护公平竞争,还是该用一分来换得具体的生活改善?西方社会倾向于前者,因为他们认为公平竞争把机会赋予每一个人,而中国社会则更加愿意给这一分,这是基于“人情”的传统。然而,林衍竣也强调:“人情并不是腐败的象征。”国外常常把人情和腐败摆在一起,甚至认为人情是导致腐败的原因。但是他认为两者是不一样的,腐败是私利,而人情是关怀。在某种意义上,人情是高尚的。
        林衍竣坦陈,之前在新加坡,他是无法理解这种思维的,因为新加坡更加偏向西方的制度。四年的中国经验,使林衍竣体会到社会是复杂的。他说:“社会不是用一个价值观去判断另一个价值观,或者简单地将公平竞争等同于天下太平。而这样的感受,是亲身来过中国才能理解的。” 在理解之后,林衍竣认为应该放在历史和时代的潮流里去看,从而去发现那些人们口中批评的事物,是不是真的不好,或者只是还未成熟。现在的他情愿放弃一味的批判,然后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去思考。林衍竣说:“上升到国际关系也好,下达到人际关系也好,这是相互理解、体谅很重要的一点。”
 
从复杂到简单
 
        现实如何复杂,都泯灭不了人性的高贵之处。除了对复杂现实的体会,林衍竣也领悟到与人为善的可贵。他回忆起朋友和他分享的一句话:“做一个善良的人比做一个聪明的人重要”。
        起初在开卷考试的课程中,林衍竣会整理笔记、目录、索引等,并发给所有的同学。成绩公布时,他发觉自己的成绩被“正态”了。这是因为所有人写的都差不多,而自己写字又比较慢,写的自然比较少。但是对此,他觉得无所谓。他说:“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虽然考试成绩有排名有绩点,这些都是必要的指标,但我们不是为了指标而活。我为的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我想要的,是上这些课所能获得的启发。”他开玩笑地分享到,有一些课让他特别有启发,但考试时因为急于想要写下自己过多的感受,反而分数不是很好。
        付出虽然并不是为了回报,但是林衍竣对他人的善意,使他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获得各种支持。就如他在大二的时候有一次病得很严重并昏倒了。他在清醒之时给同学发了个简讯,同学便马上赶来把他送去医院。当时的他身上没有钱也没有证件,是同学先帮他付了医药费,还留下照顾他。
        于他而言,这不是播种下善意而收获友谊的简单等式,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是,对自身人格培养的重视。
 
从善意到行动

        除了课业之外,林衍竣也活跃地参与各种活动。他对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特别感兴趣。他解释说,这类组织和活动与自己的专业国际政治经济学有关,他希望通过参与这些组织的活动来观察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动力。
        一开始时,林衍竣参加了学校的爱心社,而在累积一定经验之后,便开始参加校内外其它的相关活动。例如,他曾在斯坦福肝脏亚裔中心(Stanford Asian Liver Center)提供支援服务,协助该中心进行健康促进,包括宣传和培训等活动,致力于防御并尝试从根本上去解决中国的乙肝疾病问题。
 
        此外,他也尝试与同学通过商业竞赛来发起一些项目。其中包括针对养老问题尝试开发给老年人使用的社交应用软件。这个项目的构思是林衍竣从心理学课程中所得到的启示。他与学习政府管理、社会学、计算机、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同学一起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并得到了老师们的指导和支持。
        在学校之外,林衍竣在柬埔寨与当地的伙伴一起创立了一个社会企业。他利用自初中起开始培养的摄影爱好和技术,与一群具备美工技术的朋友,一同为柬埔寨当地的青年做培训。除了教授他们摄影、美工技能之外,也让他们学做手机贴膜、徽章等。最后,他们成功地让这些柬埔寨青年可以通过售卖自己的手工品来获取一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这也让他们获得一项技能,并培养了他们对摄影、美术的兴趣。
        另一个让林衍竣感到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是他曾经加入过名为iJoin的非政府组织,并服务了三年多。该组织主要由青年人和专业顾问组成,旨在为社会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等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改善管理和运营。
在这期间他参与了很多项目,让他颇有成就感的是曾帮助一个创立了十几年非政府组织脱离困境。当这个组织找到林衍竣他们的时候,已有几年没有发工资了,组织构建也比较松散。通过调查研究,林衍竣团队提出相应对策,解决了对方团队协作和管理方面效率低下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不仅开始发工资了,而且还可以做项目拓展、聘请更多新员工等。看到这些明显的社会效应,林衍竣一方面证实了青年人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也见证了社会中许多有爱心并且肯为社会付出的善心人。
 
从小岛到大陆
        谈到来中国留学的原因,林衍竣分析道:“中国与新加坡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行为规范也不一样。但这却提供了一个‘隔岸观火’的机会。”他进一步解释说,无论是从新加坡看中国、从中国看新加坡、或者从中国看世界,角度都是不一样的。各个社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所期待的、所关注的都不一样。如果只从一个社会的角度去理解,比如只从新加坡的角度的话,就无法理解中国表面现象背后的“结构性因素”。所以,可以说到中国留学为林衍竣提供了更多的视角。
         相对于一些选择去西方留学的新加坡同龄人,林衍竣认为两者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选择去西方留学的人,他们主要的目的是去治学,他们的主要任务则是去做专业的学生。而选择来中国的新加坡人,则更多是想要观察和了解一个动态的社会、有朝气的社会、以及一个在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社会。当然,这并不是说来中国不是为了做学术,林衍竣认为自己同样学到了很多,而且收获了很多有用的软技能、新启发。
        秋叶未红,果实则已累累。光阴中那些勤恳的汗水,如同在为播下种子的土壤灌溉施肥。光阴消逝,是一段旅途的终结,也是收获成果的季节。带着这些收成,才能展开更长更远的旅途。在北京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之后,林衍竣继续把目光放在了亚洲,放弃了申请欧美名校的机会,计划前往泰国的朱拉隆功大学继续进修,希望能在感兴趣的东南亚地区继续观察、学习,将研究进行到底。

上一条:【北京大学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报道】北大留学生的大熊猫爱心之旅 下一条:【优秀留学生毕业生专题六】“爱科研,爱生活,爱中国”记法学院德国留学生刘泽思博士

关闭

分享到: